中國紅星宣紙掃一掃 關注我們
(中安在線訊)據宣城日報報道, 在中國宣紙集團公司,有一位熱衷推動宣紙標準化發展的員工――羅鳴。在他看來,自古以來,宣紙并無文字性標準,所有的標準均由各工序的師傅掌握,并以心口相傳的模式進行傳承,外人很難一探究竟,只有建立標準化,才能加快宣紙產業的發展勢頭。
什么是宣紙標準化?羅鳴解釋,宣紙標準化簡單來說,就是為宣紙準入市場設了“最低門檻”,只有達到標準才能被稱為“宣紙”。
而宣紙真正探索“標準化”還要從上世紀60年代說起,涇縣宣紙廠(現中國宣紙集團公司)就根據古宣紙特點,在征集著名書畫家、經銷單位、有關造紙研究機構及宣紙研究人員的意見后,制訂了各個工序的操作規程在企業內部執行。
上世紀80年代,宣紙生產廠家開始增加,為保證宣紙的產品質量,當時的國家輕工部參照原涇縣宣紙廠的企業標準,制訂了宣紙專業標準,并于1988年開始執行。1999年,國家將專業標準改為行業標準。兩年后,涇縣又對宣紙行業標準進行了修訂,增添了區域和原料要求、工藝過程等新內容,經過論證后于2002年9月1日起實施,此為國家強制性標準。
2006年,中國標準化協會、安徽省質監局、中國宣紙集團公司作為主要起草單位,對宣紙國家強制性標準重新作了修訂,標準名稱為《地理標志產品宣紙》。
建立標準化的日子里,羅鳴幾乎天天為此事奔走,寫下的相關筆記也不計其數。“《地理標志產品宣紙》通過文本的形式,將宣紙從原料選取到制作流程詳細地記錄下來,這對穩定宣紙的產品質量等方面,意義非凡。”羅鳴說。
宣紙從原材料到成品的過程,要經過大大小小108道環節,這里每一個步驟都通過文本嚴格規定了下來。羅鳴介紹,標準化就像一把標尺,不僅能對成品宣紙的質量進行衡量,而且與“活體傳承”相比,“白紙黑字”的表述方式也保證了宣紙的傳統技藝不會流失、走形。
在建立宣紙標準化后,中國宣紙集團公司還主動牽頭,在行業內率先推動建立、完善涵蓋宣紙生產原料、工藝、產品、檢測到環保等環節一系列完備的國家、行業、地方、企業標準體系。
為了發揮標準化在保護宣紙產品品牌和傳統工藝,特別是保護無形資產價值方面的作用,羅鳴還主動通過積極開展各類標準化活動,進一步指導和規范宣紙、書畫紙生產,提高了生產管理技術和宣紙產品質量,也促進了宣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