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紅星宣紙掃一掃 關注我們
在這個快節奏 高壓力的現代生活中 “內卷”一詞似乎如影隨形 讓不少人感到疲憊與迷茫 然而,在中華文化的深厚土壤中 我們總能找到 那些能夠溫柔撫慰心靈 讓生活重歸寧靜與美好的元素 近日,一場以“茶韻啟詩心,紙墨書風雅”——《正山堂詩詞·甲辰集》首發儀式暨茶詩詞書法邀請展在宣紙小鎮圓滿舉辦。會議上,與會嘉賓共同討論了茶、詩詞及書畫文化行為,是否能幫助年輕人走出內卷、拒絕內耗,以及什么樣的生活方式能讓年輕人的生活更輕松美好。 北京語言大學原校長、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生導師崔希亮通過自身的經歷,分享了關于“內卷”與“外包”的看法。 以下文字根據崔希亮導師會議現場講話整理而成: 其實不僅僅年輕人內卷,年紀大的也內卷,我的導師陸儉明教授今年已經88歲了,春節我給他拜年,他說:我這個寒假寫了4篇論文。卷不卷?很卷! 如果給內卷對個對聯,我想下聯應該是“外包”,怎么外包,外包給誰?外包給詩詞、書法、茶。當你內卷的時候,不妨去讀一些古代的禪詩,比如明代的蒼雪,他有一首詩寫“松下無人一局殘,空山松子落棋盤。神仙更有神仙著,畢竟輸贏下不完。”那你卷什么呢?人要活得通透,就不會卷,卷都是想不開,不夠通透。 從書法的角度來說,我個人的經歷,當校長13年,每天都有煩心事,何以解憂,唯有杜康。但我不喝酒,杜康對我沒用,怎么辦?一杯茶,找點靈感,鋪開宣紙,開始寫字,當筆墨紙集合在一起的時候,什么煩惱都沒有了,這是我個人的體會。 還有一個例子,一位法國的漢學家,他說:我學中文學了這么多年,只有一個東西我不會,那就是中國的古典詩詞,可是如果不懂中國古典詩詞,就不懂中國人的情懷,走不進中國人的感情世界。他說的非常對,他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漢學家,漢語說的很好,但他是外國人,無法完全理解我們詩中的各種意象、情境、情緒、感情。 所以,對于年輕人來說,讀一些中國古典詩詞是很有幫助的,不同年齡段會有不同的體會。比如南宋詩人蔣捷的《虞美人·聽雨》,“少年聽雨歌樓上,紅燭昏羅帳”,這是少年的情;“壯年聽雨客舟中,江闊云低、斷雁叫西風”,這是另一種境界;“而今聽雨僧廬下,鬢已星星也。悲歡離合總無情,一任階前、點滴到天明”,到了這個年齡,睡不著了。所以讀詩確實可以讓我們理解古人的心境。 8月份我在北京大學聽渠敬東教授的講座,題目叫“山林的底蘊”,有人問了一個問題“為什么現代人很難寫出古人那種境界的詩”,我覺得他回答的很好,因為我們活不出古人的境界。現代社會畢竟是現代社會,該卷還得卷,不卷是不可能的,但是在我們特別繁復的生活當中,不如給自己一點詩心、詩意,給自己來杯茶,再寫寫書法,這些都可以緩解壓力。 書法,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于能夠讓人在筆墨間釋放真我,找到內心的平衡。崔教授分享了自己通過書法緩解壓力的經歷,讓人深感共鳴。在紅星宣紙之上,每一筆、每一劃都承載著書寫者的情感與智慧,它們不僅是藝術的呈現,更是心靈的慰藉。 詩、書、茶共同構成一種優雅而深刻的生活方式,在快節奏的“內卷”生活中,現代人通過讀詩、寫字、喝茶,可以感受古人留下的那份通透心境,讓心靈得以休憩與升華,賦予生活更多的詩意與韻味。 作為“紙中之王”,紅星宣紙以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和卓越的品質,承載著無數文人墨客的情感與夢想。在此次活動中,與會嘉賓不僅參觀了宣紙小鎮,親身體驗了宣紙的制作技藝,更深刻感受到了宣紙文化的魅力。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將繼續致力于宣紙文化的傳承與創新,讓這份千年傳承的技藝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彩。 “茶韻啟詩心,紙墨書風雅”,這不僅是一場文化盛宴的寫照,更是我們現代人追求詩意生活、拒絕“內卷”的生動實踐。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愿以紙為媒,攜手茶、詩詞、書法等傳統文化元素,共同為現代人的生活注入更多的詩意與韻味,讓每個人的心靈都能在這片文化的海洋中自由翱